这是一场深度参与的“教学演习”,资深教师与教坛新秀齐上阵。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的教师拆解发动机模型,生动诠释复杂原理;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将复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,用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调动着课堂氛围。台下,同事们化身专注“学生”,认真记录亮点,思考优化空间。学科壁垒在交叉观摩中消融,不同专业的思想在碰撞中迸发融合。
每段展示结束,教学总监谷鹤的点评精准到位。“张老师的项目式导入很有启发性,若能更紧扣本地企业技术痛点,案例冲击力会更强,”她精准链接教学与产业需求,“王老师的知识点拆解清晰,实操环节如能设计分层任务卡,更能兼顾不同基础学生。”谷老师的点评兼具理论与实操价值,为教师提升效能指明路径。
就业办主任李惠娜则紧扣“出口”导向:“李老师的‘平面设计’课作品水准,已接近市场对初级设计师的要求,这正是教学对接市场的成果。”她强调,“建议各专业持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,并增加沟通协作、抗压能力等岗位核心素养的模拟训练,让学生无缝对接岗位挑战。”两位领导的评价,如同明灯,照亮了教学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双重维度。
此次开学前的教研活动,为学校锻造高素质、专业化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通过全员参与、同行互评、专家引领的深度教研,学校将教学质量“生命线”牢牢握在每位教师手中。其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:对教师而言,是宝贵的“照镜子”机会,促进跳出固有模式,反思策略,汲取智慧,提升教学与育人能力;对学生而言,教师精进的成果将转化为更优质、更贴合岗位需求的课堂,直接惠及学子,提升其技能与素养;对学校而言,彰显了狠抓内涵建设、提升人才质量的决心,以研促教、以评促改的机制为持续发展注入动能,筑牢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。